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织南极科考以来,已经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和昆仑站(80°25′S,77°06′E)等3个科学考察站,成功组织了29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为人类认识南极、探索极地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央广网北京2013年12月25日消息,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内陆考察队——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完成了物资集结正式出征。按照计划,泰山站队将在距中山站522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开始建设中国第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材料二: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已经建成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一年中极昼天数最多的是          站,其极昼天数大约为         天(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
(2)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为           千米;若科考队员选择最短路径,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                      
(3)与南极大陆相比,北冰洋的气温较高,请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10分)
(4)南极科考站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圆柱形钢架结构把主体建筑架空,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了8.0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

(1)下列地震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错误的一组是(  )

A.滑坡、泥石流 B.疫病、火灾 C.水灾、海啸 D.火山、风暴潮

(2)此次汶川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达11度左右,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________、________、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3)此次地震还形成了堰塞湖,简要说明堰塞湖的成因。
(4)此次地震的救援工作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题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2)题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致该生态系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 B. C.
(2)写出河流的名称:
D.,E、,F、, G、

(3)写出平原的名称;
,乙,丙
(4)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甲乙两国水系图”

材料二:甲国运河众多,大多是在1760到1840之间建造的,在修造铁路之前,担负繁重的运输任务,被称为甲国“工业革命的催化剂”。而乙国运河则寥寥无几。
(1)据图说出甲、乙两国的河流水系的异同点。
(2)请从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乙两国运河长度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某市2010年10月23日~2011年1月15日最低气温曲线、最低气温时的气压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仔细阅读、分析,回答:

材料二:图乙为该地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1)图甲中最低气温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是
(2)判断甲图示期间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降雪或冰雹);并说明判断理由
(3)图甲中两次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是,并画出天气系统的示意图。
(4)图乙河流若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其理由为
(5)从流量来说,该河在图甲所示季节一般为期;此时河口处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若在该河b处向下钻探,发现有大量芦苇化石,则该地层的岩石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