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高一学生在国庆长假组织探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和认识家乡居民生活的变化。同学们走访了退休职工王爷爷家,下表是所作的记录(节选)。

年份
全年家庭收入(元)
全年家庭消费支出(元)
工资收入
其他收入
食品支出
其他支出
1981年
800
0
550
250
1995年
12000
1150
4500
4650
2012年
40000
7500
15000
26500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不断__    ______,这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王爷爷一家__                _____水平逐步提高。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千克),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
试说说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建国以来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之后,由毛泽东在4月25日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5月2日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作了阐述。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指导意义?

1921年2月苏俄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政府兵变。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结合本课内容请回答:
(1)发生反政府兵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能取得成效?
(3)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材料一:淮河流域一次次的污水事故让下游的众多养殖户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因造纸厂排污的影响,河南新乡三王庄村地下水污染严重,数千名村民饮水困难……
近年来,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导致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正不断加剧。
材料二:由于治理污染可能影响GDP的增长,进而可能影响政绩考核,一些地方宁要经济“畸形繁荣”,不要健康发展,造成环境监管失控。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许多环保问题久拖不决。
材料三: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污染企业开始转移。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强烈的发展愿望,仍在重蹈覆辙,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甚至不惜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吸引“三高”(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企业。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污染项目的转移埋下了环保冲突的隐患,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在新的地方重新爆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认识环保冲突事件的频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7%的土地乘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着“凹陷之忧”,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全面小康的实现。为此中央经济会议决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崛起是一个宏大工程,必须统筹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必须紧紧依靠中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国家应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
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体现的哲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