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 入: (2)还其值 还: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的用钱呢? |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
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恪勤的敬重。
信函中“公宜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恪勤要 。(填自己的话)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惟吾德馨()⑵尝贻余核舟一()
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⑷晓雾将歇()
⑸便扶向路()⑹属引凄异()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选自《》,作者是,朝代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5)棹数小舟()(6)不亦颠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比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与《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10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仿佛若有光(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念无与为乐者( )
④相与步于中庭( )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具答之何陋之有 |
B.遂与外人间隔 选贤与能 |
C.欣然起行 屋舍俨然 |
D.念无与为乐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乙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下列句中与“常以谈笑讽谏”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 B.尽忠为廉以治楚 |
C.以其境过清 | D.吾欲辱之,何以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
B.优孟慨然允诺帮助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
D.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但又责怪庄王对孙叔敖的后代不闻不问。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属其子曰 属:②欲以为相 为:
③庄工许之 许:④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翻译下列句子。
(1)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译:
(2)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