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雾霾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②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则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并导致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④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是少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⑤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⑥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 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⑦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少空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
第⑦段中“名不副实”一词在文中具体含义是指                            不相符。
第④段中“常常”一词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
第⑥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其作用是                    
                           
根据文章第①至④段内容,结合下列两张图表,判断徐汇区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气,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夹  A.雾天  B.霾天  C.雾霾天

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说明了:        、雾霾的危害、        。其说明顺序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中国低碳经济
①按照气候组织的说法,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根据他们的报告,最能说明中国领跑低碳经济的行业当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赶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榜眼”。
②在此仅一周之前,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公开了一份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在肯定中国风电发展成效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诸多问题。例如,中国的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和人员队伍,变流器、轴承、变浆距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此外,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国产机组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即使是气候组织,也指出中国企业与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中国风机制造的领头羊金风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绝大部分用在了样机上,而样机成本的90%以上是零部件采购”。
③被气候组织视为中国低碳经济另一亮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同样不容乐观。的确,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在2007年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的Alexander Karsner曾举出无锡尚德的例子,试图说明中国的低碳技术已经很先进,并以此怀疑中国要求发达国家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合理性。但无锡尚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在光伏发电的上游,即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更有甚者,一些多晶硅企业将四氯化硅等有毒的副产品直接倾倒,带来了严重污染。
④过去几年中,风电和光伏的超高速的增长,重复建设,容易埋下祸根。以风电为例,由于缺乏电网发展规划的支持,很多地方的风电无法外送。在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00多万千瓦,但其风电的送出方式至今未落实。电监会的调研报告还描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
⑤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理应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但是,与建设新的风电场相比,开发清洁煤技术要困难得多。此外,如何降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耗,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
⑥实际上,气候组织的报告对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策引导,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单纯依赖行政管理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将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情况。如果未来政策能更注重整体战略协调、更强调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鼓励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市场化手段调节、促进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创新,那么低碳市场将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
本文作者对“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是如何看待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和多晶硅“大跃进”,让国外的相关企业和设备提供商成为了大赢家。
B.光伏发电的上游企业在生产中可能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因此不能把光伏发电作为新的清洁能源加以大力推广。
C.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就连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D.中国的常规能源利用还存在着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靠单纯地发展新能源,并不能解决现阶段能源利用上的诸多问题。

第⑥段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八月的思念
莫言
①月儿慢慢地升起,院中蝈蝈的鸣声慢慢沉默,夜也在狗吠声中慢慢沉了。一股清风卷帘而入,吹掀了刚写好的稿子,那未干个墨汁香熏了整个小屋,秋风晃动了墙上的那副庄严的照片,荡起了我的思念。那照片里的正是我的奶奶,干瘦如柴枝的身躯,慈爱的脸庞,眼角里还有一丝笑容,可是这个真实脸旁和笑容却在去年的秋天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去年,金黄色的岁月带走了她,只留下这张破旧的遗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儿总是会在阴缺后晴朗日的子夜空化作玉盘,可是,奶奶却永远的走了,再也回不来了。您纵然骑鹤西去,留下的我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月光下残吟,但我知道你还是舍不得您的孙儿的,只是您要我自立自强吧的生活,对吗,奶奶?
②八月的桂花香飘万里,院子里的那些桂花又开了,这是您最喜爱的花,你说它是最纯洁的,就像天空那悬挂的玉盘。不曾忘,儿时的那些清秋夜晚,天高气爽月通明,把小院照的如同白天一般,桂花绚丽地绽满枝头,扑鼻的香让蜜蜂也忘了归家。晚饭过后,您便会挪一个小凳在院里,把我抱在怀中,给我讲那嫦娥的故事。“从前,有个女子叫做嫦娥,她因为偷吃了仙丹……”。可是,我总是喜欢在中途打岔:“奶奶,嫦娥喜欢上天蓬元帅了吧,电视里嫦娥都被他感动了”您总会拍着我的脑袋,那时候嫦娥不知道天蓬的,傻孩子。你在继续你的故事,而我没趣的在你的怀里躺着,慢慢地就睡着了。
③今夜的风,可是传递你对我思念的寄语?为何风中夹着你的气息,在那桌上又呈上了你亲手酿下的桂花酒,这一刻你是在和吴刚评酒吗?奶奶,说到吴刚,你知道他为何砍不断那月桂树吗?你看看那树下的不是有个孩子在沉思吗,那是我在思念你啊。秋风依旧的吹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已上桌,但总得少点什么,缺的应该是你的唠叨和絮语吧!
④您在的时候,我总是嫌你烦,不知道您在我身上是多么地用心啊,不知道您是多么的爱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离开家时,你到车站送我,风凛冽的吹,吹乱了您的白发,我让你别送了,冷就早点回去,你说你没事,把我送进了车站。“才呀,天气冷啦要多穿衣服哦,才呀,去那边想吃奶奶做的腊肠就打电话回来哦,才呀,……”车缓缓的走了,您却一个人在还未亮的车站蜷缩了,我不知道你还带着胃病,从那天后就一直难受,吃的特别少,身体越来越弱了。
⑤去年的中秋,因为漂泊异乡,没能回家团聚。一个意外的电话响起,那头传来了爸爸急促的声音,说你病的严重,问我要不要回家,我当时忙于考试抽不开身,就摇头说过几天看看吧!没想到,当中秋的圆月亮得通明,亮得耀眼时,奶奶您却走了,和嫦娥一道走了。想不到车站是你对我的最后一次唠叨,想不到那是最后一次见你了。当我赶回家时,只赶上那黑色的葬礼,您微笑的脸庞随着凋零的桂花瓣飘远了,只剩下一棵孤独的桂树,树下一个孤独的孩子,等候明年,等候明年的中秋,希望您能和嫦娥一道来哦。
⑥今年的中秋又到了,月圆了,桂花香了,我在桂树下思念您。
请简要概括本文回忆了有关奶奶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儿与桂树在文中起了哪几个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改变了人称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文中提到奶奶与嫦娥一道走了,又希望奶奶与嫦娥一道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阅读
公德
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沙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申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第l期,有改动)
第⑩段画线句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语:______________。
选文第⑨段将新加坡和纽约地铁对比,意在揭示______ ___(限制在10字以内)的道理。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起香蕉皮到一个废纸兜里,进车里,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2)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你认为选文第⑧段中的“我”是有公德的吗?为什么?

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何为公德?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德?(请提出两个建议)

社科文阅读
“燃冰为火”只需10年
①日本12日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并称这标志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而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不久前也在南京预言:10年后,人们就将大规模利用“可燃冰”。
②什么是“可燃冰”、为何如此引人关注?汪品先解释说,“可燃冰”学名叫“水合天然气”,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甲烷天然气通常呈气态,而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它可与水结合,呈固态埋在海底。“可燃冰”看似冰,一点火则可以烧起来,就像火烧冰激凌一样。其原因是,大量甲烷分子被锁在水分子里,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常规天然气的2~5倍,燃烧后几乎无污染。可以说,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的天然储库。
③“可燃冰”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1000米处,有人预测,全球水合天然气的总量,相当于人类用过的所有化石能源总量再乘以2。不少专家预言,到2050年后,中国将面临煤炭和石油危机。汪品先认为,海洋资源是今后中国能源开发的很好方向。50年后,中国大陆架上的石油有枯竭的危险,但深海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刚起步,尤其是“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前景广阔。
④“可燃冰”离我们并不遥远。早在五六年前,我国已在南海北部采到深海“可燃冰”。据测算,南海可燃冰资源量达700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一半。(2013年3月14日《新华日报》吴红梅)
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结合下面资料链接,说说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
【资料链接】对可燃冰这座能源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处的温暖
杜巍
①清晨起床,打开窗子,那么多鸟儿落在电线杆上,它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将头藏到翅膀下,看上去很受气的样子,有些凄凉。原来是一些小麻雀,大自然当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鸟儿,它们在电线杆上排成一条直线,灰头土脸有些木讷,有些傻气,但却有一些天真和可爱。
②天空中有燕子轻盈自在的倩影,有燕子在房梁间的呢喃,一会儿飞向蓝天,一会儿贴地疾驰,一会儿与人擦肩而过,一会儿群燕翻腾。燕子是高贵的,它是不把人放在眼里的,在梁上筑巢,在井边戏水。而麻雀呢,它总是远离人类,警惕心极强,这是与生俱来的,似乎缺少了某种高贵,丧失了某种气度。但低微的动物总是倔强的。还不见那漫天霜雪,就留下了燕子掩面而去的背影,寒雨打湿了枯藤和败柳,西风幽怨唱开了满树霜花,但此刻麻雀还在。它们不畏寒冷,在树林、田野、村庄都可以看到它们三五成群寻食觅水的身影,为沉寂的世界平添了灵性,寒山冷水也不再木然。
③小时侯,我曾和父亲来到田野。我长久地注视着一块块土地,许多麻雀喜欢在禾苗上飞翔、啄食、栖息、梳理羽毛。它们时不时地停栖在田地里,然后呼啦一下,带着胜利者的姿态飞进远处的丛林,过一会儿又飞回来。为了仅供生存的口粮,它们奔波劳飞,与世无争。
④有时候出于对小动物自私的关爱,我常常到田地里捕麻雀,然后关在笼子里精心地侍奉。到苞谷地里捉虫子,去树叶下翻蚯蚓,一顿顿丰盛的佳肴摆在小麻雀的面前。它却是一副桀骜不驯,不可侵犯的样子,常常用力向笼子撞去,头破血流也不肯停止。无奈之下只好将它放归自然。现在想来,我犯了大错,它属于天空和大地,牢笼锁不住麻雀飞翔的志向。麻雀的骨气像山,似铁,有不为小恩小惠所折服的钢筋脊梁。它们在天空中飞翔,映衬在大地上,是一排排刚正的诗行。
⑤我看到八哥人云亦云,看到燕子穿梭于亭台楼阁,它们裁剪了性格的倔强,游刃于市井富梁。而麻雀呢,执著坚韧,即使在身下丢一颗顽石,它的体温也要温暖石头的寒冷,在烂旧的屋檐下爆发出生命的啾声鸟鸣。
⑥麻雀或许就如同生活中的某种人,他们矮小不被重视,他们在生活的最低处,正静听凄风苦雨,对生活的索取极少,平凡而又普通,像普通的萤火之光散落在凄冷的广野,却能温暖那份落寞和孤寂。那些高贵的“燕子”,像群星之灿高居天宇,只能被别人观赏指点。那些低微的麻雀就像无名的英雄,品格是这样伟岸——“他可以拥有鲜花的海洋,接受别人的敬仰,但他只选择做一株草,江河浩荡他只取一瓢饮,阳光万丈他苦守一片阴。”一口口啄尽生活的苦难,一声声啼唱人生的艰辛;失去了高处的璀璨,获得了低处的温暖
⑦小小的麻雀,羽翼之上背负着尊严和骨气,生活的道路,山不再高远,水不再漫长。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说“低微的动物总是倔强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麻雀的“倔强”体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赞美的是麻雀,但作者为什么还多次写了燕子和八哥?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顿顿丰盛的佳肴摆在小麻雀的面前,它却是一副桀骜不驯,不可侵犯的样子。
②从语言和情感的角度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
一口口啄尽生活的苦难,一声声啼唱人生的艰辛;失去了高处的璀璨,获得了低处的温暖。
结合文章,说说你对标题“低处的温暖”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