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下表据《安徽历史名人词典》统计,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
先秦 |
秦汉魏晋南北朝 |
隋唐五代 |
宋元 |
明清 |
| 人才数 |
3 |
55 |
34(隋3,唐19,五代12) |
186 |
536 |
A.隋唐五代人才少于秦汉魏晋南北朝说明经济重心未开始南移
B.五代时期人才数量多于隋朝反映了乱世比盛世更易造就人才
C.明清时期人才数量最多反映了封建社会仍处于高度发展阶段
D.人才数量总体不断增长反映了安徽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其中“天定”的是
| A.殷周成败 | B.嫡庶亲疏 |
| C.分封远近 | D.爵位高低 |
有科学家曾预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不剩下。”这位科学家()
| A.提出的理论能正确解释潮汐的成因 |
| B.提出的理论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
| C.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
| D.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
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生产”股票、债券……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6美分,利润为99.4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 |
| B.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 |
| C.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 |
| D.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
受内外因素的作用,1933年7月《申报月刊》发起的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讨论,共收到3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导致这一倾向形成的国际因素是()
| A.苏俄新经济政策在恢复和发展经济上取得良好效果 |
| B.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卓越 |
| C.经济危机期间欧美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 |
| D.罗斯福新政中对劳工权益的保障 |
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
|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
|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
|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