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艺复兴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10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3)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籍吾名?欲籍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学,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完成: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⑶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议会的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的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
材料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
材料四:第5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12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16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历史必修Ⅰ》
(1)材料一中议会限制了国王的什么权利?根据所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限制王权?
(2)材料二反映议会有哪些自由?
(3)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
(4)材料四宪法规定的国家政体类型与材料一规定的政体有何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
(4)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哪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5)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