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1月4日,为庆祝慈禧六十大寿,上海道蔡钧带头举办了中国官方的第一次大型舞会。舞会的参加者主要是在沪的外国人.中国官员女眷也循西例参加,陪同西人女眷,尽管她们没有跳舞,只是隔着帘子观看,这在当时实属破天荒之举。这说明当时
A.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B.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
C.中国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
梁启超认为,“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这说明他()
A.阐明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 B.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
C.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 D.“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 |
唐代科举中,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体香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 | B.阻断“寒门”学子的科举道路 |
C.兼顾人才在试场之外的表现 | D.扩充选官标准,扩大选拔范围 |
《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
A.推行“均田制” | B.承认土地私有 |
C.实行“初税亩” | D.“相地而衰征” |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作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材料所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
A.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 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
C.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