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共和主义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