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丘吉尔在 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
|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
| C.苏联与英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
| D.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 |
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 A.中途岛之战 | B.不列颠之战 |
| C.中日甲午战争 | D.日德兰海战 |
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甲国支持乙国占领东欧;乙国应丙国要求,对日本宣战;丙国则同意甲国继续保有香港。这里的甲、乙、丙依次是 
| A.英国苏联美国 | B.英国苏联中国 |
| C.美国苏联英国 | D.美国英国中国 |
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 A.30年代后期 | B.40年代中期 |
| C.60年代中期 | D.70年代初期 |
希特勒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不久说:“条约只是在对我们有用的时候才有遵守它的必要。一旦我们在西方腾出手来,我们就可以对俄国作战。”这说明
| A.苏联被德国欺骗而疏于防范 | B.德国利用条约麻痹苏联 |
| C.言而无信是希特勒的惯用伎俩 | D.希特勒决定先攻打西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