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山林河川若是破坏了,民众就被迫流亡,统治者也就统治不下去了。 “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管仲认为管制山林川泽,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河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必须按照规定的时节开放,让人们充分利用其间的生物资源。“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子·地数》)“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管子·八观》)管子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措施是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的……可见保护环境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实施才可有效。
——摘编自李素平《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
材料二 “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
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
—一摘编自唐佑安《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材料三 室外空气和水污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健康和非健康损失的总和约相当于每年1000亿美元(约相当于GDP的5.8%),空气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呼吸系统疾病等肺部疾病发病率上升……水污染正在进一步加剧中国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致使水资源短缺总成本约占GDP的1%……中国对自身面临的污染挑战进行这项具有突破性的评估,表现出它对解决问题的决心之大。
——2007年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的合作研究报告《中国环境污染损失》
(1)根据材料一回答,管仲重视环境、保护自然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的原因及英国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途径。
(3)中国对解决自身面临的污染问题“决心之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共22分)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
随之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与《逸周书·度邑》对读可知,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河洛交汇的今洛阳地区。 《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不过,唐朝亦曾用“中华”表示国家意义上的中国。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至乾隆中期,“天朝”和“中国”才正式作为清朝对自己身份的确定称谓。
材料二
中俄尼布楚条约 |
“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
南京条约 |
“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 |
虎门条约 |
“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各方各就地方民情……” |
辛丑条约 |
“大清国国家既如此……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 |
(据《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为分界线,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2)结合材料三并依据所学知识,叙述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演进的两个阶段。(要求:逻辑严密;史
论结合。)
材料四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据[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节选)
(3)概括材料四中两种“爱国心”的主要区别,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共30分)经济结构变化是历史的见证与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五十八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二十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六座。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1878年初,清廷批准丁宝桢的计划,建立四川机器局。……一年以来,自行造成水轮机器及各种机器共二十五部,未合成机器及应用工具等项共一万二千零六十九件,已合成前后膛枪共一百八十四杆,未合成洋枪一万六十一杆。由于外洋锅炉需煤,而川中煤价昂贵,丁宝桢乃命曾昭吉设法造水轮机器,专用水力,不用火攻……合计每年可省煤银四千余两。籍城内金水河水力以发动机械,……不能保证车床转速的稳定,当然造出的机器、零部件、前后膛枪的精密度就很差。但是,它毕竟是四川第一个机器制造厂,是四川机器工业的开端,也是洋务运动在四川唯一的“成果”。(据隗瀛涛《四川近代史》整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四川机器制造局的特点。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结合材料二、三,与四川机器局相比,成就深圳蛇口对外开放区辉煌的独特之处哪些?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时代潮流简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作用。
宪政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修正案(通称《权利法案》)的部分内容(如下表)
第一条修正案 |
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要求伸冤的权利。 |
第二条修正案 |
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须;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
第三条修正案 |
任何兵士,在和平时期,未得屋主的许可,不得居住民房。 |
第四条修正案 |
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索和拘捕的权利…… |
第五条修正案 |
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 |
(据《美国历史文献选集》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和制定该法案的主要原因。与美国《权利法案》相比,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
材料二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主张集合了中外哪些精华?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2名减少到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
(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议席分配的变化。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8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好了条件。(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
(2)据图4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据《邓小平文选》第3卷)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