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 |
B.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转移 |
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酸和过量的碱充分反应、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
D.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NaOH溶液时,酸式滴定管未用同浓度盐酸润洗,将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
某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X(g)+Y(g)Z(g)△H<0分两步进行:
X(g)+Y(g)W(g)△H>0和W(g)
Z(g)△H<0。下列图示有关该反应的信息不合理的是
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 |
CH3COOH |
HCN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 |
1.8×l0-5 |
4.9×l0-10 |
K1=4.3×l0-7K2=5.6×l0-11 |
25℃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为0.1mol/L的HCN溶液中c(OH-)=10-13mol/L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酸溶液中KW:CH3COOH>H2CO3>HCN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钠盐溶液的pH:NaHCO3>NaCN>CH3COONa
D.浓度均为amol•L-1HCN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忽略体积的变化)c(H+)<c(OH-)<c(CN-)<0.5amol/L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甲图: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只有NO |
B.乙图: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C.丙图:验证钢铁片发生吸氧腐蚀 |
D.丁图:证明在相同温度下Mg(OH)2的溶解度大于Fe(OH)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第ⅥA族元素的强 |
B.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
C.第ⅤA族元素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
D.依据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推测尚未发现的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应为非金属元素 |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
B.7.8g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
C.300mL 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A |
D.常温下,20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2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