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其意甚恨恨:遗憾
B.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
C.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D.说大人,则藐之藐:轻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B.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C.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D.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
译: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4分)
译:
(3)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4分)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到,往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则胜负之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下列加点词中,属于被动用法一项的是

A.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农桑督促
B.卒奏其事搁置
C.遣校尉数辈宝左顺门邀请
D.命有司以礼问看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诸生学宫②受知李东阳
B.①杖巫遣之②宝三岁
C.①宝至京,绝不通②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备凶荒②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①峻却之②独无宝迹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⑤欲使宝劾之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阅读《子路从而后》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遇丈人:(2)植其杖而芸: (3)欲洁其身: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明日,子路行,以告。
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文言文阅读 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政以德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
C.之三子告,不可君子之德风
D.其为人也孝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于斯三者何先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晨门曰:“奚自?” D.吾道一以贯之

对下面《陈成子弑简公》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A.体现了孔子恪守周礼的原则 B.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
C.体现了孔子谦逊仁厚的品德 D.体现了孔子坚持道义的精神

请写出从章节中提炼出的成语
(1)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 盘绕
B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知:动词, 了解
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
A何为其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 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用“/”为文中句子断句 (3分)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10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分)

(3)吾何为不豫哉?(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