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5 分)(1)通常用显微镜观察特定细胞结构时需要染色处理。其中,观察染色体需用 进行染色;观察DNA需用 进行染色;观察线粒体需用 进行染色。
(2)酒精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
Ⅱ.在能源紧缺的现状下,可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照下表所列添加相应试剂。
试管号 试剂(ml) |
1 |
2 |
3 |
4 |
蒸馏水 |
1.4 |
1.4 |
1.4 |
X |
pH7.5的缓冲液 |
0.2 |
0.2 |
0.2 |
0.2 |
纤维素悬浮液 |
0.3 |
0.3 |
0.3 |
0.3 |
微生物A提取液 |
0.1 |
|
|
|
微生物B提取液 |
|
Y |
|
|
微生物C提取液 |
|
|
0.1 |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检验葡萄糖的生成量,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 试剂,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
1 |
2 |
3 |
4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 |
【分析讨论】
①表格中实验添加试剂的量X、Y分别是 、 。
②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
③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 。
(12分)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场所Ⅰ是________,场所Ⅱ是________,场所Ⅲ中的C进入场所Ⅰ,需要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2)在场所Ⅲ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示踪,则同位素最先出现在[ ]_______中。
(3)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值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等。
(4)长期水淹的植物会出现烂根现象,图中与之有关的物质是[ ]________。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是
。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二中的;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 的过程。染色体和DNA均减半的原因是。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与图1中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如果某细胞与图1中的Ⅰ对应但又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则该细胞名称是,处于时期。
下图为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 |
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一系列的密码子组成 |
C.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D.R、S、N、O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的改变可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
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⑴该图所示细胞分裂时期是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
⑵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⑶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⑷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
⑸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
3与4为常染色体
A.只有1种说法是正确 | B.只有2种说法是正确 |
C.只有3种说法是正确 | D.只有4种说法是正确 |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至戊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植物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气体交换的几种不同情况。请据图回答:
(1)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丁图状态时,对应图甲曲线中点,当叶肉细胞处于甲图中B~C段(不含B点)状态时,则乙至戊图中对应的是图。
(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则B点移;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a μmol/m2·s,C点时的CO2吸收量为b μmol/m2·s,则C点时O2产生量为_____________μmol/m2·s(假定该过程植物呼吸速率不变)。
(3)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点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4)取该植物大小相似、重量相同的绿色叶片若干,分四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四组光照强度相同),再分别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①在光照的1小时中,第一、二、三组叶片释放的氧气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四组中,实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最多的是第组叶片。
②假如光照后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7℃条件下每小时叶片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