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1)材料一中的人物生活于什么时期?他们的涌现形成了思想领域的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
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方士、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图片是清代丁云鹏所绘《三教共栖图》,三教指什么?“三教共栖”反映的是怎样的局面?这一现象应当出现于何时?
(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采取截然不同态度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虽遂灭,僭差之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进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总结出这一事件的结果。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这一事件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如果你是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你对变法中的哪项措施最欢迎?
(5)如果你是奴隶主贵族,你会对变法中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6)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你对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欢迎?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充满着诸多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
(2)人与人的和谐:请列举出这一段时间里 的三对和谐的君臣
与 ; 与 ; 与 ;
(3)人与自然的和谐:
①战国时期我国历法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② 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 。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各举两例说明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4)统治的不和谐: 、
(5)诸侯国之间的不和谐: 、 。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和谐的音符?(说出两项即可)根据这一段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说出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请回答:
(1)“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请问这二者是谁?
(2)材料二讥讽了秦皇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秦王朝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责成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公”指哪国国君?“卫鞅”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
(2)举出材料一中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扫六合”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被看做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高达9.5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门以东的国家博物馆北门正式亮相的场景。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讲述的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重大贡献。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请举一列
(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对秦朝的影响。
(4)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