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
B.这些豆蔻年华的男女学生,参加这项活动的热情相当高。 |
C.李攀同学各门功课都好,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老师们对她顶礼膜拜,直夸她将来前途无量。 |
D.“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
结合语境,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喜爱的姿态。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直立的头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牛和掮着犁的人形出现,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A.“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有了人类的活动,自然变得生动起来,突出了人类的伟大。 |
B.文段中运用“装扮”一词,将层层梯田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
C.文段中“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高杆植物的高而多的特征,突出了自然的神奇。 |
D.文段中“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运用夸张,将月光下天蓝的程度、山顶的轮廓描绘出来,也为下文的“归耕剪影”做铺垫。 |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①它何以有色彩②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 ③像白鹭通体那如雪的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④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A.① , ② 。 ③ ; ④ 。 | B.① 。 ② , ③ , ④ …… |
C.① ! ② ? ③ 。 ④ 。 | D.① ! ② ? ③ ; ④ …… |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①。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称,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②,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A.①把一千年的生命看活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仆后继向我们走来 |
B.①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 |
C.①把一千年的生命看活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 |
D.①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②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仆后继向我们走来 |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①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② 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今日中国距离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③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所罕见的困难。但我们坚信 ④ ,只要我们有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A.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与日俱增 ③四面楚歌④滴水穿石 |
B.①众人拾柴火焰高②坚定不移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滴水穿石 |
C.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②坚定不移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D.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②与日俱增 ③四面楚歌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任国家领导人要求大会发言要言简意(赅,骇),不需要絮絮叨叨,连篇累牍。 “赅”有“完备”“全”的意思,而“骇”有“惊吓”“震惊”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赅”。 |
B.我们应该因地宜,将运河两岸打造成真正的绿色花园。 “制”有“拟定、制定”的意思,而“治”有“治理”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治”字。 |
C.科技工作者在搞科学研究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细致入微,切莫笑大方(怡 贻)。 “怡”有“愉快”的意思,而“贻”有“遗留”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贻”。 |
D.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出现纷争,这是正常的。我们不能一叶目(障,嶂),不见泰山,应该看到对话与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
“障”有“阻隔”“遮挡”的意思,而“嶂”是“直立像屏障的山峰”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