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
(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国外求学、旅游或经商,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当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甚至冲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应该怎么样处理好这种文化差异甚至冲突?
(16分)北京市政府从2010年5月24日起开展“建言十二五, 共许新蓝图”的公众参与活动,就如何编织北京“十二五”规划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政府通常可以采取哪些种方式让公民参与决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
注:CO2浓度升高、排放量加大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当前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材料三“低碳”也是上海世博会的建园理念。上海世博会建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展示了未来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屋顶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有着弄堂、石库门山墙、老虎窗等中国设计元素,又集中了浅层地热、热温独立空调、智能集成管理、自然通风技术、太阳能一体化等生态节能环保技术。
材料四山东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解决两图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世博建筑的设计理念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24分)2010年,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某校高三⑴班同学围绕“关注农民工,关注中国未来”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参与讨论】
目前,我国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对话交流】
90后的黄大明没什么工作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可他连水泥也卸不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准备招1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的黄大明想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毕业生。黄大明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能跟他谈谈。
(2)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建言献策】
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选举,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3)从政治制度上怎样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他指出:“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尤其要积极促进两国青年交往,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让中美友谊后继有人。”
材料二 2011年1月22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开始,中美合作关系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但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为中美两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已成为双方的主流民意。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期待。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1)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美两国为什么要加强中美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
(2)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美为什么要做伙伴而非对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物价,关乎民生。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本取向,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文强调,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为稳定物价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的监管,做到不抢购、不抬价、不囤积;生产流通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得趁物价上涨之机,投机炒作,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材料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皮,在逆民心”。中共十七居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是制定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降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共享文明发展的成果;未来五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依法行政的完善,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莫定基袖。
材料三 2010年12月26日,重庆当选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组委会给予重庆“热辣之都,民生之城”的硕奖评价。厚民生,聚民心;顺民意,保民安。两年多来,“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发展战略硕果东承。“宜居为民、畅通为民、森林为民、平安为民和健康为民”,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推动城市风貌的整体提升。“五个重庆”目标实施两年多来,历经打黑除恶的惊心动魄,历经全市人民的艰辛努力,百折不回,成效显著。重庆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1)联系材料一,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稳定物价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2)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对材料二所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加以评析。
(3)联系材料三,说明“五个重庆”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主要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