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这一系列史实说明
A.抗日战争使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等中国 |
B.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机遇 |
C.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 |
D.开罗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 |
《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 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③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④学习西方技术旨在抵御外国侵略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时,我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明清经济继续发展,为什么封建制度却衰落了?(6分)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之间是什么关系?(6分)
阅读下列材料: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
材料一林父与林光镐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
(单位:天)
人物 |
生产劳作 |
其他活动 |
外出活动 |
休闲 |
统计 |
林父 |
113(31.8%) |
96(27.07%) |
28.5(8.03%) |
117.5(33.1%) |
355(100%) |
林光錀 |
308(86.7%) |
22(6.2%) |
5(1.47%) |
20(5.63%) |
355(100%) |
说明:①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材料二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天)
项目 |
走亲戚 |
往双岭 |
往重山拕(背)苗竹 |
往齐春桃茶 |
往思口买杂货 |
清货买货 |
往富村买货 |
江村打油 |
往林村买小猪 |
卖茶 |
天数 |
12.5 |
1 |
3 |
1 |
4 |
2.5 |
2 |
1 |
1 |
0.5 |
材料三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
专项 |
粮食生产 |
蔬菜生产 |
经济作物(茶) |
其他 |
统计 |
劳动时间(天) |
62 |
11 |
16 |
24 |
113 |
百分比(%) |
55 |
9 |
14 |
22 |
100 |
说明: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请回答:
(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3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蝓的生活状况。(2分)
(3)在当时,林光錀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其一,从事农耕;其二,经商致富;其三,科举致仕。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7分)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鼎革 | B.人口压力过大 |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 |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白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A.汉代江南地区 | B.唐代关中地区 |
C.宋代太湖地区 | D.明代苏杭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