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

A.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 B.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动荡的主因
C.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 D.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从1924年1月后至1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B.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领导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