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凸透镜的焦距/cm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的 正倒 |
凸透镜的焦距/cm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的 正倒 |
14 |
20 |
47 |
倒立 |
16 |
20 |
80 |
倒立 |
14 |
30 |
26 |
倒立 |
16 |
30 |
34 |
倒立 |
14 |
40 |
22 |
倒立 |
16 |
40 |
27 |
倒立 |
14 |
60 |
18 |
倒立 |
16 |
60 |
22 |
倒立 |
请你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 凸透镜、蜡烛、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的顺序是、、。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2)当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上端呈现时,为了使这个像移到光屏的中心,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应该使蜡烛向__________ (填“上”或“下”)移动。
(3)如下图所示:在实验时,小明同学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B、C、D、E的位置,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他分析一下:
①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像是_____________(正立/倒立)。
②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像是____________ (正立/倒立)。
③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透镜不成像。
④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透镜成的是虚像;像是_______________(正立/倒立)。
⑤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由A→D,不包括D点)时,像逐渐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像的大小逐渐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红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0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且_____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为10Ω左右,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
(1)请你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
(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_A,电阻为________Ω。
(4)在完成以上实验后,小明进一步测量并描绘出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有体现,例如家里的白炽灯在刚开灯的瞬间,灯丝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烧断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
(2)已知水的质量为100g,则水从80℃升高到9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此过程水的内能____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下表是实验中他记录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____遇冷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