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R&D经费(亿元) |
7062.6 |
8687 |
10298.4 |
R&D经费占GDP比重(%) |
1.76 |
1.84 |
1.98 |
注:R&D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英文缩写。该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材料二 创新驱动同时也给武汉工业增长带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后劲。正如市长唐良智所说:“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与核心竞争力要‘加’上去,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要‘减’下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做好的一道‘加减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在武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
全球研发投入及占GDP比重(1981~2030年)
【注】按2000年购买力平价计算。
(1)描述表2预测的趋势,并分析在经济领域,中国致力于进入全球创新型国家行列应该怎样做。
预测一到2030年,预计中国将在技术领域追赶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中国的增长将越来越多地受到自主创新的驱动。
预测二从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上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在未来成为新的创新主体。
(2)结合材料,分析未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可能会给国际社会带来什么政治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有价值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势,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
材料二 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做法是:注重学习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开展“百名优秀志愿者”、“好公民”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激励市民;发起“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做一件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座标。
(l)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及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分析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材料二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注重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及政策设计;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
(3)联系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材料二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l)联系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2)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