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
|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
|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
|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
从图5漫画《招商热》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 A.消费既有的资源 |
|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 |
| 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
|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
图5漫画《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还批评了他们没有
| A.抓主要矛盾 |
|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
| D.发挥主观能动性 |
下列有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观点,错误的是
①感性认识是现象,理性认识是本质
②感性认识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
③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④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认识,理性认识才是正确、可靠的认识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 B.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 |
| C.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 |
| D.深入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 A.是否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 B.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 C.是否承认矛盾,是否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 D.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