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
(3)甲和乙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人们的想象。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也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核查,便开始艺术创作;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将大量奇幻、神话、多角恋等低俗的情节充斥其中,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
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网友吐槽,《人民日报》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丧失文化自尊。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11分)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抗战剧创作提出两条建议。(11分)

在有人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
【最美“熊猫姑娘”】周晓娟的稀有血型在汉族人口中占比是万分之几。4 000多毫升,这是她11年无偿献出的血量,比她现在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还多。
【最美女中学生】有患者家属在公交车上遗失了4万元。一位女中学生捡到后交给车长,但没留下姓名。最后人们还是找到了她——石家庄十二中高三学生张莹。

(1)请任选上述一位“最美的人”或另举实例(可以是其他“最美的人”或默默无闻的好人),说明为什么“Ta”最美。(8分)
(2)用文化生活中道德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学生不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最美”的眼睛,还应该有一颗追求“最美”的心。(10分)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提出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的措施。(8分)
(3)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合理性。(10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旗帜,是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承载着中国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的最基本价值观,承载着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和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8分)
材料二:某校高三学生积极开展了“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系列活动,有主题班会、歌咏比赛、办板报、发微博,对外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等,表达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
(2)从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该校学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10分)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全省围绕“转调创”这一发展新思路,推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201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注:研发经费(包括研发人员收入在内的各项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07~2012年,山东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4%提高到2%。2011年北京市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5.83%,深圳为3.66%。
(1)指出图表(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收入分配的角度,为提高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议。(10分)
材料:无论是转方式,还是调结构,关键在科技创新。山东省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
(2)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