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2 g铝粉和3 g碘粉小心混合均匀,分为质量相等的3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现将实验记录列表如下,根据表中实验事实作出推断,其中正确的是(双选) ( )。
第一份 |
加入0.5 g水 |
很快产生火花 |
第二份 |
加入1 g胆矾 |
约需30 s产生火花 |
第三份 |
加入1 g无水硫酸铜 |
1 min时仍没有明显反应现象 |
A.水可能是起催化作用而增大铝与碘的化学反应速率
B.铝和碘不需任何条件即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lI3
C.第一份和第二份实验中还可能观察到紫色的烟
D.第三份实验中是因为铝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NaOH ,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 |
D.将水加热,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pH不变 |
下图表示2A(g)+B(g)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 )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
B.电子从负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正极 |
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
D.形成原电池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Fe3+、NH4+、Cl-、SCN- |
B.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 K+、HCO3-、Br-、Ba2+ |
C.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 K+、CO32-、NO3-、Ca2+ |
D.pH=1的溶液 Cu2+、Na+、Mg2+、NO3- |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