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后,对教材中Cl2将Fe2氧化成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成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成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能将Fe2氧化成Fe3,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成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
Fe2氧化成Fe3,而I2不能,依据是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大试管中加入适量铁粉,加入10 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操作
现象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甲同学认为试管①中的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应该补做实验,才能得出甲同学的结论。请你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现象
 
 

 
(2)该小组同学对试管②中所得的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假设2.________________。
实验3:进行实验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操作
现象
向试管②所得的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浅红色

 
丙同学认为实验3的现象可以说明假设2成立,丁同学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继续探究。
实验4:

操作
现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滴加0.5 mL碘水后,再加入0.5 mL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为紫色,下层溶液几乎无色;取下层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没有呈浅红色

 
你认为实验4中加入乙酸乙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根据实验4的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光卤石(KCl·MgCl2·6H2O)样品中含有不跟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的杂质,某校化学课外活动研究小组现欲测定此样品中含KCl·MgCl2·6H2O的质量分数,经讨论有多种实验测定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试剂和仪器(所需的仪器任选),选择精确度较高的实验测定方案,简要写出第二步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一、可选用的实验试剂:
(1)mol·LNaOH溶液 (2)mol·LNa2CO3溶液 (3)c mol·LHCl溶液
(4)d mol·LAgNO3溶液 (5)酚酞试液 (6)甲基橙试液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称取m g样品,放入250mL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第二步:
计算样品中含KCl·MgCl2·6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77.5)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浓氨水可与新制生石灰作用生成氨气,干燥的氨气在高温下能被CuO氧化成N2实验室欲用图仪器装置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氮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装置按气流方向自左向右的连接顺序是(填A、B、C……)________。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装置④中应当选用的干燥剂是(写名称)___________。
(4)装置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
(5)装置②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

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Ba2+、C1、SO42、CO3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1
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
状况下的体积)
3
加足量BaC1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 27g,第二次
称量读数为2.33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1对C1是否存在的判断是 (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3)试确定K+是否存在? ,判断的理由是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某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装置I制取某些气体,制取气体的反应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装置Ⅰ、II制取气体(K2关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Ⅱ可以收集H2、NH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和NO,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O2,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丙学认为:利用装置II作简易改进(改变仪器装置),可收集NO2气体,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装置I、Ⅲ 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如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________ __,C中加______________ ,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