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材料二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1)根据材料一,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
(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3分)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感受讲述自己的家风。所谓家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一个家庭中的传承,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国传统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如“一粥—饭,当思来处不易;丰丝丰缕,恒念物力雏艰”,这些对我们夸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家风是什么”,实则是寻根——寻找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是时代的事情、国家的事情。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当今这个时代,重温家风、家规和家训的活动为什么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7分)
(2)历址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侍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请你就如何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提出二点可行性建议,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香烟,烟农看到的是如何种烟获利,经济学家看到的是烟草税如何征收,美术从业者看到的是如何设计包装,教育工作者看到的是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材料二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13岁到15岁的年轻人中有78%称经常接触各种媒体上的烟草广告、促销等,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因此开始尝试吸烟。201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材料三 某市出台控烟条例三年来,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明显改善,但也面临困境:公共场所禁烟尢部分只能靠自觉,酒楼商场等经营者担心禁烟影响生意,落实禁烟行动不积极;控烟执法缺人缺钱,只能每个月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执法。
(1)运用所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不同人对香烟有不同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禁止烟草广告的合理性。
(3)结合上述材料和《政治生活》中的有关知识,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你将如何参与控烟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只是,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