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pH=2的醋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 |
B.已知同温时氢氟酸的电离常数大于亚硝酸的电离常数,则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F溶液和NaNO2溶液的碱性:NaF溶液较强 |
C.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HCl)<c(NH3·H2O) |
D.已知MgCO3的Ksp=6.82×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 c(CO32-),且c(Mg2+)·c(CO32-)=6.82×10-6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还原剂失电子数目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
B.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D.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素一定被还原 |
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将化合物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
C.向碘水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将碘单质萃取出来 |
D.蒸发时,当溶液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
B.该分子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 |
C.该分子的直径比Na+小 |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庆祝节日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
B.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适量的铁粉 |
C.铁的氧化物种类较多,其中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
D.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