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
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
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
D.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 |
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念》词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 |
B.《永》词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对韩侂胄之流轻举妄动必将误国的担忧。 |
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 |
下列对课文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与地坛》(节选)的两部分,从主题思想上看,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让作者在“怎样活”这个问题上有了深切的感悟。 |
B.《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苏艾是琼珊的朋友,是与琼珊有着更为相似的现实困境的人,是一个乐观而又勇于面对苦难的人,情节安排上,如果由她来画最后那片叶子,则更合情合理。 |
C.《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一个伤兵的所见所感,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 |
D.《六国论》中,作者除了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外,还使用形象描述的方法。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用“暴霜露,斩荆棘”。 |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继“永州八记”之后的又一佳作。 |
B.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祐集》传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
C.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与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D.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 |
对下列各句按照特殊句式类型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 ⑤斯用兵之效也 ⑥居是州,恒惴栗 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 ⑧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A.①/②⑦/③⑤/④⑥/⑧ |
B.①③/②⑦/④⑧/⑤⑥ |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
D.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一致的是 ()
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B.日与其徒上高山 |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