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北京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图:
| 组别 | 
   PM2.5(微克/立方米) | 
  |||
| 清晨 | 
   上班时段 | 
   中午 | 
   下班时段 | 
  |
| (车流量最少) | 
   (车流量大) | 
   (车流量小) | 
   (车流量最大) | 
  |
| 第1组 | 
   19 | 
   89 | 
   43 | 
   97 | 
  
| 第2组 | 
   22 | 
   83 | 
   38 | 
   98 | 
  
| 第3组 | 
   20 | 
   86 | 
   41 | 
   99 | 
  
(1)在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                系统危害最大。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
  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结果整理于下表。请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 组别 | 
   装置 标号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种子 数  | 
   发芽率 (%)  | 
  ||
| 温度(℃) | 
   湿度 | 
   光照 | 
  ||||
| 甲 | 
   A | 
   25 | 
   潮湿 | 
   有光 | 
   100 | 
   96 | 
  
| B | 
   5 | 
   潮湿 | 
   有光 | 
   100 | 
   0 | 
  |
| 乙 | 
   C | 
   25 | 
   干燥 | 
   无光 | 
   5 | 
   0 | 
  
| D | 
   25 | 
   潮湿 | 
   无光 | 
   5 | 
   100 | 
  |
| 丙 | 
   E | 
   25 | 
   潮湿 | 
   有光 | 
   100 | 
   97 | 
  
| F | 
   25 | 
   潮湿 | 
   无光 | 
   100 | 
   98 | 
  
(1)乙组设计的实验与甲、丙两组的相比,不足之处是。
  (2)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应选用组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3)农业生产上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大豆种子播种,因为饱满大豆种子的内贮存着更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大豆种子正常萌发、幼苗健壮。
  (4)大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同学小王参加了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做了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两个,分为甲、乙两个组,在两个培养皿内各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饱满的大豆种子40粒(种子都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平均放在两个培养皿内。
  ③甲培养皿放在适温下,不加水;乙培养皿放在适温下,加适量水。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甲、乙两组中,对照组是。
  ④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有关变化情况。
  (4)实验现象:(5)实验结论:
下图实验装置一中,甲、乙两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运用加水排气法,将瓶中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现甲中石灰水变浑浊,乙中石灰水没有变化。
  实验装置二中,1、2两支试管分别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比较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注:土壤浸出液是由肥沃的土壤加蒸馏水搅拌,过滤后所得到的液体。)
  (1)实验装置一中甲和乙形成了一组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装置二中试管是实验组,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3)根据装置二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科学家在研究结核病时,利用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 组别 | 
   第一次处理 | 
   第二次处理 |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 甲组小白鼠 | 
   注射脱毒结核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注射强毒结核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 乙组小白鼠 | 
   不注射脱毒结核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注射强毒结核菌 | 
   患结核病 | 
  
(1)乙组小白鼠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乙组中强毒结核菌在传染病中属于。
  (3)该实验中强毒结核菌的营养方式是。
  (4)该实验说明。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
 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
 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设计3号的目的是,它最适合与号实验组合成对照试验,其实验变量是。
 (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