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区 |
||
深色蛾 |
浅色蛾 |
深色蛾 |
浅色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 |
496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体色,说明生物界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_现象。
(2)在非工业区,_____________桦尺蛾不易被鸟类发现捕食;而在工业污染的地区_____________桦尺蛾不易被鸟类发现捕食。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所以,具有普遍变异性的生物是否生存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只有适应环境具备___________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保留下来。由于生物有______________的特性,所以它们的后代基本也具有相同性状。
(3)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桃花的基本结构图和植物受精过程示意图,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花的主要结构是和。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
(2)花粉中的精子和胚珠里的结合形成的过程,叫受精。受精完成后,发育成果实,发育成种子,发育成种子里的胚。
(3)菜豆种子的胚是由(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茎和叶)、(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和茎连接部分)、(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构成。
右图是根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
(1)从根尖结构图可以看出,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区。
(2)幼根能不断生长是因为区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区细胞不断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的原因。
(3)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这个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2)如果青蛙突然减少,蛇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填增多或减少)
(3)如果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草受到了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那么这种有毒物质在哪种动物体内积累得最多。
(4)此图说明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与的关系。
右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X→蛇”,X既可以代表蛙,也可以代表。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动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者。
(3)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建造沼气池,利用秸秆生产沼气。那么,分解秸秆产生沼气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者。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通过和食物网依次进行传递的。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数量最多。
(5)如果往农田中喷洒农药,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6)通过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识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蛇、蛙、鸟,就会造成 、 的大量繁殖,这个生态系统也就会遭到,所以人们不要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图为植物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的增多,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是(填“相似”或“不同”)的;④表示细胞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的 。
(2)上图中D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组织。
(3)上图中E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属于组织。
(4)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水稻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