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二)
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不切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⑤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正像生意场上有的人总想“空手套白狼”一样,对待人生也想不劳而获,也许还曾侥幸得逞过,但是在长长的一生中,若是抱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是必然要吃苦头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相等的重量。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踏实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学课程。(有删改)从全文来看,围绕“经营好你的人生”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第②段中举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道理?
第⑤段作者在提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这一观点后,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除了文中所讲的“踏实努力”这一“砝码”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充当人生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呢?请联系生活,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完成后面问题。(共8分)
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
①青春是刚刚起航的征帆,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青年人必须拥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②什么是远大的理想呢?符合祖国人民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才会是远大的理想。 “把青春献给祖国”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分别是建国之初和改革开放之后两个时代青年人的不同理想,但都与祖国人民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联,正是在这两个远大理想带动下,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创造出了辉煌的人生业绩。
③为什么青年人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成就人生辉煌呢?
④首先,青年时代的远大理想能孕育出丰功伟业。历史证明,有大志者方能成大器。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来抒发自己的宏伟抱负,最终,他们都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⑤其次,远大理想能带来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的确,与辉煌业绩相伴随的往往是极端的艰难困苦,一个人如果缺乏远大的理想,一旦遭遇到这样的困难,就会像大海里一只没有动力的小船,只能随波逐流,很难再向目标前行。而如果此刻他拥有远大的理想,就好像小船拥有了巨大的能量源,无论风浪怎样凶猛,他都能开足马力,勇往直前,直到抵达胜利的彼岸。
⑥那么,青年人又该怎样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呢?这就必须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立下大志,要为人们造一座结实的桥。为了实现理想,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认真观察桥,读书读到桥,就把内容摘抄下来,看到报刊上桥的照片,他就搜集起来。正是靠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后来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设计建造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⑦今天的广大青年,更应当早日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肩负起时代的重托,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拼搏进取,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请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阐明本段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科&网]
根据文意,下列句子填入第⑥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填序号)
【甲】有理想而无行动的人,只能在梦中等到收获。(谚语)
【乙】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雨果)
【丙】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追求真理。(李大钊)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6分)
文段一
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文段二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江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其中的陶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当时考古界普遍认为陶器应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仙人洞陶器最早产生的时间不会早于距今1万年。
200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重新清理出地层剖面,并在剖面上采集了一系列碳-14测年样本和地层微结构样本,确定了碳-14测年样本跟以往出土过陶器的地层的关系。最终,他们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准确地测出了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的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有哪些。
答: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出中美考古学家判定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年代依据的方法,以及这一判定的价值。
①方法:
②价值:
阅读《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①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夺去了400余人的生命,洛杉矶市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治理雾霾历程,而这一历程的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②首先是对治理对象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艰难过程。洛杉矶市三面依山,一面临海,处于盆地之中,大气状态以下沉气流为主,地理环境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且该市常年高温少雨,日照强烈,这也给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工厂、家庭焚化炉、机动车等多种污染源同时排放出的大量烟雾,长期聚集在城市上空,发生化学反应,就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最初洛杉矶政府严格限制油田、炼油厂等企业的废气排放,但收效并不明显。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城市雾霾的最大“元凶”其实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于是又将治理的主要对象转向了汽车。颁布禁止排放烟雾的法令,成立机动车污染控制局,强制汽车生产商研发废气控制装置,通过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尝试使用清洁燃料汽车,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雾霾治理工作有了一些起色。
③这之后,又一难题摆在了洛杉矶市政府面前。汽车是洛杉矶市民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上世纪60年代初,该市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250万辆,如此多的车必然会造成更多的污染。既要有效控制污染,又要让公众享有现代文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益处,这一双重挑战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洛杉矶市一方面制定法规,鼓励人们最大限度地提高私家车出行时的载人数,满载私家车可使用公交专用车道,由此减少拥堵和排污;另一方面,在研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管上,继续加大力度。比如,要求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一旦车辆废气超标,就可以被监测到,可让其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又如,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堵车和机动车污染。
④最终,从1947年洛杉矶成立统一的空气污染控制部门到2007年达到法律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足足经历了60年之久的治理,洛杉矶才真正摆脱了“烟雾城”的耻辱,重新获得了蓝天白云,完成了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从全文看,洛杉矶治理雾霾历程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伦敦和洛杉矶在空气污染成因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他们在整治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该城历史上最黑色的记忆,短短5天至少造成了1.2万人死亡。家庭燃煤取暖和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叠加,使得冬季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加之地处盆地,废气难以扩散,整个城市俨然变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为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先后出台《环境法》等一系列法案,发展科学技术,减少煤炭使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采用新型技术来清洁空气,整治汽车尾气超标排放,严格限制私家车和公务用车。最终,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阅读《饺子啊饺子》,完成后面问题。(共15分)
饺子啊饺子
白阿莹
①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携妻带儿回东郊我的父母家去,陪二老吃顿饺子。
②从懂事时起,我就爱吃母亲包的饺子。小时候,吃饺子还是一家人过年时最憧憬的奢望,平时家里几乎是吃不到纯肉馅的饺子的。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比如用猪油渣与蔬菜掺合了给我做出美味的饺子来。我总能吃到母亲包的美味饺子,每次都会吃得满嘴生津,直喊:“香!香!”一到这时,母亲就会拍拍围裙上的面,眯着眼笑。
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饺子对我们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了,宴请亲朋时只吃饺子,会被嘲笑成吝啬。但母亲却依然固守着对饺子的嗜好,每周末都打电话提醒我早点儿回家来包饺子。此时我已成家立业住到城里,回父母家去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主要是尽对年迈父母的孝道。每次回家,一半是担心父母受累,一半是不想老吃饺子,我总给母亲建议,换个主食吧,吃米饭,蒸馒头,炒点菜。母亲不吭声只皱眉看我一眼说,我现在老得想不出做啥好了,你看面都和好了,下礼拜吃米饭吧。但是下一个周末又是饺子,只是饺子皮里边的馅会有些变化。回回如此,日子久了,我也只好不再提了。
④近来一段时间,儿子进入青春期,开始爱抱怨了,时常嘟囔说:“又是饺子。”我们教训儿子,奶奶包的饺子不能说不好吃。然而,我们的教训不起作用,几乎每次回他爷爷奶奶家,儿子都要闹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然后常常是一出家门,我就会和儿子在楼外吵将起来,结果直到当天深夜,我的心情也舒缓不过来。儿子对付我们的办法越来越多,后来干脆每次回家吃饺子,碗还没端就说吃过饭了,引得一屋人怏怏不快。我实在烦得不行,忍不住又劝母亲换个花样,让儿孙们也有个期盼。母亲听了并不吭声。我再多说,她便嘟囔一句:“想吃什么,你们自己回来做好了。”
⑤于是,那个周末,我满怀“信心”地提了一大包在超市买好的蔬菜,带着妻儿兴冲冲地迈进父母家门——厨房内外又充盈着饺子馅的香气,客厅中央的茶几上支着一个面案,上边放着一碗面,面案周围一圈摆了五只小板凳:看来母亲是早计划好了,这次要全家一起包饺子。我不好再说什么,强装笑颜坐到母亲旁边,又坚决地示意儿子赶快坐下来擀饺子皮。母亲好像忘了上周的话,只顾招呼大家围坐到面案旁来,一家人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忙忙碌碌的,却没多少说笑。
⑥妻子与父亲找了些话题唠家常,聊着聊着又聊到母亲买菜包饺子的事上了,母亲便开始夸耀起她做饺子的诀窍,说着说着,忽然问我懂了吗。我闻声抬头望了母亲一眼,但见母亲的眼睛正朝着这边盯着她的儿子。噢,母亲苍老了许多,特别是她那原本清澈乌亮的眼睛,眼仁变成了棕色,眼白已有些泛黄,眼仁眼白间没了清晰的界限,眼睛便显得异常混浊。我心里不由一酸,想说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
⑦母亲显然看出了我情绪上的波动,说了句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她一边包饺子一边自言自语似地说:“你爸你妈老了,也不想吃啥了,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一家人围在一块儿多好啊,一边包一边聊,非要吃什么米饭,准备一两天,吃完你们嘴一抹走了,连句多的话都没有……”她叹一口气,眼窝湿了:“你们也有这一天呢!”
⑧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天哪,我怎么就没想一想呢?心灵手巧的母亲什么菜不会做?何曾不想变个花样来款待她的儿孙?但母亲太珍惜这个阖家团圆的周末了,她渴望用这种方式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气氛,品味生活的乐趣和悲苦,虽然仅仅是一会儿,可这段时光对于母亲和父亲来说,是多么难得啊……
⑨那天的饺子皮我擀得很慢很慢,一家人也包得很慢很慢,一个个饺子又周正又美丽,犹如一个个工艺品,围着那笼屉一圈一圈螺旋着向外扩展,让人不忍下锅。那天的饺子,妻儿都说香,我却吃不出味道来。儿子问我,爸你咋了?我抬头看见镜子里自己的一双眼睛涌满了泪花,只能遮掩地说辣到了——谁又能理解,这小小的饺子承载了多少味道啊!
⑩我已不记得那天的饺子是什么馅的了,但我异常高兴,因为我清晰地记得母亲吃得很香,父亲也吃得很香。(有删改)本文叙述了长期以来“我”对饺子的难忘记忆与情感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时间 |
有关记忆 |
情感变化 |
小时候 |
① |
就是爱吃 |
成家立业之初 |
每周末回父母家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 |
② |
近来一段时间 |
③ |
吃起来烦 |
那个周末 |
听母亲聊饺子懂得了她的心思 |
④ |
结合文章,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味道”的含义。
就下面歌词与上文内容之间的相同点,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阅读《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完成后面问题。(共11分)
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
①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时匆匆将一本书读完,过些时间回头想想,却几乎什么也没记住,仅仅东鳞西爪地有那么一点肤浅印象。这是什么缘故呢?道理很简单,这是平常在读书时不注意用心思考问题所造成的。
②在日常阅读时注意思考,这是前人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过:“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我国唐代的文学家韩愈说得更明白:“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都强调了成功者对于思考的依赖关系。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读书时就很注意思考问题。他认为,只有善于并认真思考,才能把前人的学问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日常写作时,抱定写“古人之所未及就”。一旦发现自己论著中有前人说过的论点,他就毫不犹豫地删掉。清末学问大家梁启超曾赞扬他说:“凡炎武所著书,可决无一语蹈袭古人。”顾炎武能够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与他在平常的读书中勤于并善于思考问题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曾有不少读书人被人戏称为“迂夫子”,他们虽然读书破万卷,但只会重复别人的东西,并没有真学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不勤于、善于用脑思考所致。
③所谓思考,指的不仅是把前人的知识装在自己脑子里,更重要的是善于反刍怀疑,凡事必问一个“为什么”。新的见解和创造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当然不是指怀疑一切,而是要在怀疑的过程中,区别真理与谬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给自己出必要的思考题,迫使自己开动脑筋。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怀疑并最后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因而奠定了他在物理学方面后来居上的权威地位。伽利略为什么敢于向亚里士多德这个权威挑战呢?除了不迷信以外,就是由于他善于质疑,对人们信奉了1800多年的信条问了一个“为什么”。一个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因而也就无法发现问题。
④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要让自己在读书时善于思考、善于琢磨才对,如果这样,你也会成为一个天才!
(作者:胡克正选文略有删改)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判断哪则材料更适合用在本文作论据,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可以说,任何一个天才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著名发明家瓦特在烧水时,看到水壶盖被烧开的水顶开了,母亲让他去倒水而他却在那发呆,他很奇怪为什么水会把壶盖顶开,他经过一番思考和实践后,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材料二】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在学习中不断思考革命的方法,不断思考救国的途径。他是一位忠诚的马列主义者,饱读马列书籍,但他不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或照搬苏联经验,而是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他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军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