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
课内语段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试概括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所做的三件事。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闻一多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语文自读课本《大海的召唤》中通过 “赤子之心”、“巨人风采”、“科‘星’灿烂”等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名人的品格和事迹,其中有作家傅斯年的一篇文章,用三件事来证明主人公“责人的态度诚恳而严肃”,这篇文章是(            )

A.《蔡元培》 B.《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C.《海瑞斗争的一生》 D.《回忆鲁迅先生》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社戏(选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品味文中画线句中加点的“踊跃”一词的表达效果。
结合《社戏》全文,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珍 惜 你 的 财 富
①1860年,林肯参加了总统竞选。林肯的对手道格拉斯是一位大富翁,他租用了当时最豪华的竞选列车到全国各地发表演说,而且每到一站都要奏乐鸣炮以造声势。他得意洋洋地宣称:“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儿。”
②林肯没有专车,他买票乘车。每到一站,朋友们为他准备一辆耕田用的马拉车。林肯发表竞选演说讲道:“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位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帷一可依幸的就是你们。”
③林肯用这段简短的演讲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财富观:______________是财富;______________是财富;______________更是财富。相比之下,道格拉斯极尽奢华也只是展示了财富的一种——物质财富罢了。
④遗憾的是,我们在计算自己的财富时常常会忽视那些林肯式的财富,而一味执著于道格拉斯式的财富。
⑤实际上,人生中的财富有许多种:
⑥亲人的关爱是财富。下雨时父亲送来的一把雨伞;天冷时母亲织就的一件毛衣;挑灯夜读时妻子端上的一杯香茶;卧病在床时亲戚送来的一碗热汤。这些东西看似平常,实则珍贵。它帮我们驱散着冬的寒冷与夜的寂寞,让我们的人生一路有温暖相伴。
⑦友人的情谊是财富。危难时朋友的挂助;困惑时师长的点拨;失意时同事一个鼓励的眼神;得意时老友一句善意的提醒。这种无形的财富同样弥足珍贵,它帮我们迈过了人生中的一道道沟沟坎坎,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加从容、稳健。
⑧宽容的胸怀是财富。它可以使我们远离世间的纷争与扰攘。有了这笔财富,我们就不必斤斤计较于自己所受的伤害、喋喋不休于他人所犯的过失。我们会拥有宁静的心境和安然的梦境,拥有善于发现自然与人性之美的眼睛。
⑨独立的人格也是财富。它可以使我们远离卑琐与懦弱,不随波逐流、不盲从。有了这笔财富,我们就不必为一个职称去与人勾心斗角,也不必为一套住房去向人胁肩谄笑,我们会过得轻松自然、坦坦荡荡。
⑩好书是财富。它引领着我们穿越重重时空,来到东晋,在东篱下看菊花绽放;来到晚唐,在杜甫的茅屋里听秋风高唱;来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在莎士比亚的指点下拜晤年迈的李尔王;来到19世纪的法国,在雨果的介绍下结识勇于自新的冉·阿让。于是我们的心灵不再贫瘠狭窄,它在阅读中不断丰盈、成长。
(11)经典音乐也是财富。它用最生动的语言诉说着人生中的欢乐与美好、痛苦与忧伤。它让我们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让喜怒哀乐的情感得以抒发,让心灵中的杂质在乐声中渐渐融化。于是我们的心灵不再浮躁不安,它在聆听中渐渐变得沉静、优稚。
(12)年轻是财富;智慧是财富;健康是财富;诚信也是财富。就像你不会轻易丢弃存折与现钞,而是小心地把它们保存起来一样,也请你好好珍惜、用心守护人生中的各种财富,让它们不断地积累、增长。也许有一天,当你拥有了和谐的生活和充实的心灵时,你会发现自己也成了一位富翁,当然,不是道格拉斯式的,是林肯式的。
认真阅读全文,从文中摘录一句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为什么要珍惜你的财富?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珍惜你的财富?
认真阅读林肯的演讲内容,然后概括、填空(每空不超过5字)。
林肯用这段简短的演讲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财富观:_______________是财富;___________________是财富;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财富。
请为第⑧段中“宽容的胸怀是财富”的论点分别列举一个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人生中的财富有许多种”,除了文中具体写到的种种外,你还可以写出更多的“财富”:“知识”“智慧”“年轻”“健康”“诚信”“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 “学习的经验”……请选择一种“财富”,写成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句,6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爬上窗台的绿色
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而我只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若是在晌午呢,秋天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根据文意的理解,第②段和第⑦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指什么?
细读第⑤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仿造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
例: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2)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有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
(1)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
(2)“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
这篇散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多处运用拟人、比喻来丰富“绿色”的内涵,来揭示“绿色”的精神。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上面题目涉及的语句除外),作一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
摸书
冯骥才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②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③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找到知己,又发现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④闲时,从书架上抽下几要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凡读过的书,都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⑤当一本古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少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⑥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时,“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她的神气好似看到了过去一幅迷人的画。
  ⑦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她早已懂得。
莫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作者却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这两句话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
文章第③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文章第④段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未读和已读过的书的具体感受,你对读书有过什么样的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围绕着“摸书”这一线索,作者记叙了他和莫拉之间的一次思想上的交流,你认为他们为什么都喜欢“摸书”?是不是他们就不读书了呢?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的理解。

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回答文后题目。(9分)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
②“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第一段,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老妇人的? 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文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第②段,安恩反复说“我们”,“我们”指谁?如何理解这个“我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