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不久就萌发了。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萌发的种子
0
8
16
23
29
34
蚯蚓
0
4
8
11
13.5
15.5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________,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
(2)该实验能否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后容易发热,其热量来源于自身细胞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能量。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原理: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散热越多,温度上升得越多。
②实验材料和器具: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消过毒的温度计和棉花,加热煮沸过的烧杯等用具,0.1%的高锰酸钾溶液、酒精灯等。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刚收获的小麦种子若干,均分成三份,分别做三种处理:一份________________,放入A瓶中;一份用________________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B瓶中;一份用清水浸泡后直接放入C瓶中。
第三步:在三个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口塞紧,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步:将三个瓶放到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说明小麦种子堆中的热量来自种子自身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的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中a为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从染色体的角度分析,该生物能产生_____种类型的配子。
(2)A细胞含有___个四分体,染色体的①与②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异类型),二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3)B表示________细胞,它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B细胞由A细胞分裂而来,二者的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某一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dXE,那么该卵原细胞是否发生了交叉互换?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一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为C细胞,第一极体分裂正常,D~H细胞中不可能是该卵原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的是________。

三百年前,人类发现绵羊和小山羊感染朊病毒会患“瘙痒症”,其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空泡化呈海绵状,蛋白质形态异常。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如图所示,其中⑥表示一种朊病毒,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需要以________为模板,①能准确获取其模板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依赖于________。
(2)分析图甲可知,②③的结合物作为________识别⑤并与之结合,从而中断④的合成,由此推测,⑤最可能为________。
(3)图甲所示过程需tRNA作为运载工具,因tRNA有特殊的结构一端有_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____可与①上碱基发生互补配对。因此,直接决定④中氨基酸种类的是____________。
(4)由图乙可知,该种朊病毒的作用机理是干扰了基因表达的________过程,从而使④变为⑦。与④相比,⑦的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引起瘙痒症患羊蛋白质形态异常的原因之一。

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3个40W的白色灯管做光源,通过简单遮光(如外罩透光良好的红色黄色塑料薄膜让其中两个分别只发出红色光和黄色光),设置不同CO2浓度,培养试管苗.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若培养过程中大豆幼苗的呼吸速率稳定,由图可知,当CO2浓度为_______、____光培养时,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相等。
(2)图示表明,相同CO2浓度条件下,用不同颜色的光培养时,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不同,若忽略光强大小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可知,大棚种植大豆时,应选用____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
(3)据图可知,黄光培养时,大豆幼苗与外界CO2的交换情况表现为________;大豆幼苗吸收的CO2在叶绿体的________处被还原为葡萄糖,该过程所需来源于________。
(4)欲探究黄光培养时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
①分别取等量黄光和________培养条件下的试管苗叶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两种滤纸条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二者叶绿素含量有无差异。

光合促进剂是一种与生长素有类似生理作用的生长调节剂。某科研人员利用番茄为实验材料来探究光合促进剂的生理作用,其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材料: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蒸馏水、尺、天平等。
(1)实验步骤:(请补充完善)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第二步:对甲、丙两组喷洒______________;对对照组乙、丁两组喷洒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将四组番茄放置于适宜相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四组番茄的叶片颜色,测量并计算每组番茄的________________,待成熟后计算每组座果数量、称量并计算单果重量的平均值。
(2)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植物生长状况、产量记录表

名称
平均株高(cm)
座果数(个)
叶色
平均单果重(g)
甲组
220.2
28.2
深绿
172.5
乙组
206.6
26.4
绿
156
丙组
222.8
27.6
深绿
170
丁组
218.8
25.8
绿
152.5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设置甲、丙两组(或乙、丁两组)相同实验遵循的是 实验原则。
②据表中叶色情况分析推断:光合促进剂增加番茄产量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 (物质)的合成,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果实产量。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光合促进剂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作用,如:促进生长、
③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光合促进剂浓度为a,那么当光合促进剂的浓度小于a时,番茄的产量 (填“会”、“不会”、“不一定”)降低。

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它动物先后迁入。下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_。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