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不久就萌发了。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萌发的种子
0
8
16
23
29
34
蚯蚓
0
4
8
11
13.5
15.5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________,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
(2)该实验能否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后容易发热,其热量来源于自身细胞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能量。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原理: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散热越多,温度上升得越多。
②实验材料和器具: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消过毒的温度计和棉花,加热煮沸过的烧杯等用具,0.1%的高锰酸钾溶液、酒精灯等。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刚收获的小麦种子若干,均分成三份,分别做三种处理:一份________________,放入A瓶中;一份用________________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B瓶中;一份用清水浸泡后直接放入C瓶中。
第三步:在三个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口塞紧,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步:将三个瓶放到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说明小麦种子堆中的热量来自种子自身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的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的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 
若图A所示细胞来自杂合子且在2的某一位点上有一基因a,对应图C中DNA含量为2C时,该培养液中共有    个基因a。
(2)若图A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           
(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则处在B图的  期(填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  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10分)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2)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则d细胞特点是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的特点。生产上,一般不能通过直接培养效应B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是______。

下图方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条食物链,其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包括(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容易发生“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5)若要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一点即可)。

如果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分析和②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等过程;参与图一过程④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
(3)图二中A表示_的能量,B表示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4)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