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A~F是由H、O、C、Ca、Cl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
(1)A和B分别由一种元素组成,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常用的灭火物质,若A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B可能是 ;
(2)C和D分别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C→D,则C→D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3)E由三种元素组成,若遇F产生气体,则F的化学式为 ;D若遇另一种物质又生成这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原子 ;
(2)二氧化氮分子 :
(3)铝离子 ;
(4)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
(5)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 ,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 ,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 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 2CO 3;
猜想2:H 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 2和H 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 2CO 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氯化钡溶液,静置 |
产生白色沉淀 |
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固体成分含有 |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 (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B为紫红色金属,C为黑色固体,则B为 ;A所属的类别为 (选填"酸"、"碱"或"盐")。
(2)若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C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则C→A的反应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为氢气、氧气或二氧化碳。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A和C连接制取气体X,则X为 ;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为 ;
(3)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X,则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4)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除选取如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片和 (填一种仪器)。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的第一、二级使用偏二甲肼(C 2H 8N 2)和四氧化二氮(N 2O 4)作为推进剂,其反应原理为:C 2H 8N 2+2N 2O 4 2CO 2+3X+4H 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推力,第三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火箭第三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