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时,0.1 mol Na2C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 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W点所示的溶液中:c(Na+)+c(H+)=2c(CO32—)+c(OH-)+c(Cl-) |
B.pH=4的溶液中:c(H2CO3)+c(HCO3—)+c(CO32—)<0.1 mol·L-1 |
C.pH=8的溶液中:c(H+)+c(H2CO3)+c(HCO3—)=c(OH-)+c(Cl-) |
D.pH=11的溶液中:c(Na+)>c(Cl-)>c(CO32—)>c(HCO3—)>c(H2CO3) |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进程中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
B.c点所示溶液中:![]() |
C.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酸性和漂白性均增强 |
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 |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入硝酸钠仍不反应 |
C.AlCl3、FeCl2、Cu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
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人足量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
B.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
C.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
D.与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得到的产物相同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注入Na2CO3溶液之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
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D.除去Fe(OH)3固体中少量:Mg(OH)2加入足量饱和FeCl3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 |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Y、Z的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 |
B.W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强于X |
C.W、X、Y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D.W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