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民怨沸腾。下面是1901年北京俩位百姓对这一时局的议论,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甲:去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却逃之夭夭。
乙:别看朝廷对付洋人没本事,想当年对付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却够凶狠,把谭嗣同等六人全杀了,
甲:听说,今年又签订了个《马关条约》,连东交民巷都不让咱中国人住了!从北京到天津的铁路两旁都驻扎着洋兵。
乙:我看这个大清国的末日快要到了。
(1)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0世纪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1)图一组织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请问一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
(2)图二反映的世界格局对抗的最终结果如何?
(3)图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在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最具有决定因素的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政治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再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二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法令》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同一时期的美国为满足人民对土地问题的需求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是什么?(1分,提示:该方案触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依据材料三法律文件的内容判断颁布此文件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3)材料三图中从A到B的曲线变化与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有关?(举一例即可)从F到G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今中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及至思想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回顾中国以及欧美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请你完成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1)A处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与文艺复兴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B处事件的标志是什么?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经济领域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还会反作用于政治领域,因而共同促进C事件的发生,请你说出C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欧美的近代化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九年级某班同学要进行这一主题的探究,你能帮他们选择一个探究角度并推荐一些与之相符的材料吗?选择历史材料,获取历史知识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入侵舰艇超过1 800艘……1840年,英国侵略者反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中国的大门”是指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两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东西文明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面对国家的危难,中国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洋务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3)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列举出一例这次改革日本汲取的有利于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成果。
(4)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感悟。

中国是文明之邦,追求世界和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你认为为开辟图一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按文明交流的方式划分,上面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哪一种文明交流方式?
(2)这两幅图所反映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梁启超先生曾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结合图片及所学历史知识,请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