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填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共5分。
(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亚非文明古国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古印度    B.古巴比伦 
(2)观察图二,请将下列航行路线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麦哲伦航线
B.哥伦布航线
C.达•伽马航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芝加哥华语乐坛》报刊文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们曾作出巨大牺牲,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请回答:
(1)“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近代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进行了哪些重要探索?请列出一项。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2)请写出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关的现代节日。在这个神圣日子到来之季,你认为这些为了中国革命而奋斗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之密约危条,以及……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发表上述“宣言”的是哪个群体?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上述宣言的发表?
(2)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

下列是某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他们根据这些材料进行了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请你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解答下面的一些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李鸿章在该事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材料二是与中国近代某一政党相关联的两幅图片。写出这一政党的名称、建立者、建立的时间和地点。材料二中图一的“十六字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思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它与材料一有何不同之处?该运动到了后期又有什么新的内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1919年6月5日以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中斗争的主力。
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中共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端。

(5)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某初级中学八年级(2)班在复习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的课堂上,历史老师给第一和第二学习小组分配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探讨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
第一组: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史欠全同学依据材料按“列强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但他设计的示意图中出现了三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中国在近代遭受的的屈辱主要表现在领土主权方面、关税主权方面、独立外交主权方面的丧失和大量赔款使白银外流。请你结合中国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就下列四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中国近代屈辱的表现。
(4)领土主权丧失:
(5)关税主权丧失:
(6)外交独立主权丧失:
(7)白银大量外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