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的客观性 |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 B.自由恋爱观 |
C.实业救国论 |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有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潮流。这一观点主要反映的是
A.革命史观 | B.现代化史观 | C.全球史观 | D.阶级斗争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