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下表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其变化趋势反映了
A.产业结构的调整 |
B.发展方式的改变 |
C.企业性质的变化 |
D.经济体制的变化 |
“会议坚信,本宣言和各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条款的实施,将使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从此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地在国际和平大家庭中起他们的作用。”这次会议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
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
D.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有学者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每年数百个讨论的议题进行统计发现,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局变化 | B.冷战重心东移 |
C.朝鲜半岛分裂 | D.意识形态相同 |
“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上述认识的历史背景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 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D.中国民主革命胜利 |
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A.“开眼看世界” | B.主张“中体西用” |
C.宣传维新变法 | D.倡导“实业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