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口口口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该报道中的“□□□”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A.全球化 | B.冷对抗 | C.不结盟 | D.争霸权 |
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沿海企业大批内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混战 | B.国民党发动内战 |
C.日本全面侵华 | D.国家的发展战略 |
近代以来,一些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民主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16、17题。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B.中体西用的观点 |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 D.还政于民的主张 |
图5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以下关于孙中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壬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 |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对于国计民生有重要的影响。回答14、15题。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工艺制造水平 |
B.两宋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地位日益提高 |
C.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
D.西方工业品倾销制约了传统手工业发展 |
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 | B.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 |
C.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 | D.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