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口口口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该报道中的“□□□”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 A.全球化 | B.冷对抗 | C.不结盟 | D.争霸权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八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统治阶级的重视 |
|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 D.重农抑商的政策 |
《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
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 B.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
| C.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 D.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要把自己写的科学书应用于生产领域 | B.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
| C.多参加革命运动比写科学书更重要 | D.要把空想社会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