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小平说:“经济犯罪特别严重的,使国家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可以按刑法规定判死刑?一九五二年杀了两个人,一个刘青山,一个张子善,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
A.新中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 | B.“文革”期间法制遭到破坏 |
C.“执法必严”有利于社会发展 | D.全国人大立法成就巨大 |
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你认为这道诏令的出台与执行不可能经过()
A.皇帝、中书省 | B.尚书省、吏部 |
C.礼部、户部 | D.门下省 |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汉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汉朝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郡县制 | B.郡国并行制 | C.分封制 | D.行省制度 |
史载,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作了一首绝句表明自己的态度:“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材料最能说明()
A.该人表明了自己拒绝的态度 | B.该人知识渊博,但家境贫寒 |
C.该人把学业看的比婚姻重要 | D.科举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 B.建立法律体系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实行科举制 |
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 B.反对分封制 |
C.改革中央官制 | D.建立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