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的秦国法家,虽有冷酷无情的有效治国方法,却缺乏道义根据,而儒家则提供了这种思想基础。…在世界上大多数帝国统治者主要依靠宗教权威的时候.儒家给现政权(汉朝)的行使权威提供了一种理性上的和伦理上的依据。这是政治上的一大发明。
材料二 其后一千多年,直到1905年,这套皇家取士的制度产生出历代的行政官员,他们以彻底服膺于官场的正统思想来确立他们居官任职的资格,这肯定又是另一种伟大的政治发明。
材料三 这种使两脚陷于无能的陋习似乎是在10世纪左右开始的。 最后,当她的丈夫见了这种纤巧的小脚时。它们真的成了能引起性感的东西——这又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发明”与法家思想有何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三中的“发明”分别指什么?材料三“陋习”后来愈演愈烈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概述儒学的社会影响是如何不断扩大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材料三“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体现了伏尔泰怎样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10分)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注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材料三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文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纷纷应对。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3%,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大幅下降60%,其中,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41亿美元,进口总值43.99亿美元,1932年下降到16.11亿美元和13.23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汇辑》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美国1028名经济学家致书胡佛总统反对这一关税法案,24个重要贸易对手国向美国政府抗议,随后纷纷采取了关税报复措施……
——摘编自《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30年代初期,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他们的学生。”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德、法、英、意、日本等国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随后,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挪威也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建成的;同时,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的后果?
(2)概括材料三苏联在大危机期间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台的背景。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材料三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两代是如何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