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 B.强调思想启蒙 |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
1960年 |
1970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40% |
38% |
36% |
34% |
31% |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8% |
34% |
43% |
37% |
36% |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
22% |
27% |
37% |
36% |
43% |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信息化趋势 | B.全球化趋势 | C.多极化趋势 | D.城市化趋势 |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 B.资本输出 |
C.文化传播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右图所示。突出表明中国
A.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 |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
D.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