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曾说:“今日五洲各国之交际,小国与大国交不同,西国与中国交又不同。即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华洋商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案,西人会审,各国所无也。”由此,他主张
| A.取缔列强特权,实行闭关锁国 | B.清除外国势力,推翻清廷统治 |
| C.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改革 | D.抵御列强干涉,维护国家主权 |
1950 年8 月26 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
| A.在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
|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天人关系为研究重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 C.尊重自然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B.认为民性本善,主张“君权神授” |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