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 | B.葡萄牙、荷兰 | C.法国、荷兰 | D.荷兰、英国 |
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A.屈原 | B.李白 | C.柳永 | D.关汉卿 |
郑大华在《民国思想史论》中论述:“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导致中国思想启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 |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
C.民主、平等等启蒙思想的传播 |
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A.道家 | B.儒家 | C.法家 | D.墨家 |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