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措施,并指出其在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不足之处?
材料二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2)依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
材料三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3)试举两例论证材料三中任一观点。
材料四 某研究小组在进行“法律与社会公正”专题研究时,关注了不同时期的法律和公正的关系,围绕法律和公正形成了以下三个主题:“欧美政体类型比较”、“中国宪政历程研究” 、“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研究素材列表:
序号 |
素 材 |
1 |
公元前5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 |
2 |
公元前3世纪中国《秦律》 |
3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
4 |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
5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6 |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
7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8 |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
9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4)选出符合任一主题的素材的序号,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补充两个新素材,且加以概要阐释。
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康广仁《致易一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们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的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交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给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压力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的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政治 ,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 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冶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 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 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 分)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4)综上所述,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