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实验时偶然发现,表面擦去氧化膜的镁片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实验,验证产物并探究反应原理。
实验①: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适量滴有酚酞试液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
Ⅰ、定性实验
(1)气体的检验
实验②:将实验①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发现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则气体为 。
(2)该小组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为碱式碳酸镁[yMg(OH)2•xMgCO3]
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MgCO3,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
(3)实验③:取实验①中的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说明溶液中存在CO32-离子。
Ⅱ、定量实验
(4)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以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称取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 7.3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0.72g,装置B增重2.64 g。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
(5)写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反应原理分析
(6)NaH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2OH+ + OH-、HCO3-
H+ +CO32-,请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实验①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的原因: 。
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误以为是金子。冶炼方法如下:将碳酸锌、赤铜(Cu2O)、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金光闪闪的“药金”。
(1)“药金”的主要成分是 。
(2)有关冶炼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制取镁,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直接往海水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
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
C.第④步电解制镁是由于镁是很活泼的金属 |
D.以上制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
(2)步骤②不够合理,理由是
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2)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次,
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
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3)请为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某校化学研究性小组,利用下列提供的实验装置和试剂对某种燃煤所含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试回答:
(1)将燃煤充分燃烧,产生气体经化学分析主要含有CO2、H2O、SO2、N2四种气体
(2)称取该燃煤样品Wg,通入纯氧使其充分燃烧,检测该燃煤中所含上述元素的质量分数。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指出上述装置中D、E的作用
D, E
为了测得相应数据,进行如下操作(忽略CO2在C、D中的溶解)
a.实验前用托盘天平称得B、C、D、E的质量分别为W1、W2、W3、W4
b.实验完成后称得B、C、D、E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
c.通过正确实验操作,用F装置测得收集气体体积为V L
②为了准确测量F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③测定燃煤中的硫的质量分数,当观察到溴水不完全褪色,品红不褪色时,燃煤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当观察到
现象时,无法测定燃煤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在实验室中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制取2.24L(标况)氯气,其做法是称取8.7g二氧化锰与40mL10mol·L—1的浓盐酸反应,其做法能否达到目的 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计算和文字叙述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