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
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 归 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公子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 ②鹞: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魏公子无忌方食 ( )
左右欲尽杀之 ( ) 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 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 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
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 鸠避患______归_______无忌。
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有同学认为鹞鹰却是听懂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2)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
读《梵天寺木塔》,回答下面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用“||”在文中把本文分成三层,并概括这三层的大意。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故如此()
③未布瓦()④自不能动()
⑤盖钉板上下弥束()⑥乃以瓦布之()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六幕相联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绝巘多生怪柏()()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猿鸣三声泪沾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自三峡七百里中()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悯,耽心、忧虑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对“病”字有如下解释:①担忧:郑人~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②困苦;困乏:则久已~矣。(《捕蛇者说》)③缺点;错误:毛~、语~。④祸害;损害:祸国~民。⑤责备;不满:世人~之。请为“今日病矣”一句中的“病”选择恰当的义项。
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你知道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道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