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问题。
甲组:A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CO2浓度 |
灯泡的功率(单位:W) |
|||||
20 |
50 |
75 |
100 |
200 |
300 |
|
0.1% |
3.4 |
16.0 |
28.2 |
40.5 |
56.5 |
56.5 |
0.03% |
2.3 |
11.2 |
19.8 |
27.6 |
27.5 |
27.6 |
乙组:B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CO2浓度 |
灯泡的功率(单位:W) |
|||||
20 |
50 |
75 |
100 |
200 |
300 |
|
0.1% |
2.6 |
9.1 |
19.5 |
55.7 |
75.6 |
102.6 |
0.03% |
1.8 |
8.4 |
18.9 |
54.2 |
75.2 |
101.8 |
(1)甲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________。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当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 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________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3)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 W逐渐增大至400 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________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________。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各营养级生物自身___________消耗,也未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利用的能量。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 (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一养鱼专业户为估计池塘有多少鱼,先捕上100条鱼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湖里,过了一段时间,待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捞了5次,记录如下:第一次捕上9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有11条,第二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三次捕上12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12条,第四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五次捕上8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8条,则池塘里大约有__________条鱼。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某中学的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牵牛花(二倍体)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
母本 |
子一代 |
|
第1组 |
一株红花 |
一株红花 |
299株红花、102株蓝花 |
第2组 |
一株蓝花 |
一株蓝花 |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
(1)若花色遗传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能否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判断显隐性?_________。
(2)两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2组同学实验所得子一代:红花:蓝花=___________。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1组同学所用的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设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蓝色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所有F2的花色及数量比。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一;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____法。
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微型电流计F的两电极均与神经纤维的外侧接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是_______(填图中字母),其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
(2)人体发生缩手反射时兴奋传导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产生痛觉必须通过神经中枢是_______(甲/乙)。
(3)图中B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引起该电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D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微型电流计F偏转______次。
(4)体检取血时,针刺手指不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神经中枢甲和乙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科学工作者为研究最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6等分黑藻分别放入6个加入等量0.01g/mL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的广口瓶中;然后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用20W、50W、75W、100W、200W和500W的台灯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 6号装置, 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产生的O2体积(密闭广口瓶内的水受到O2的排挤会从排水口一滴滴流到量筒里,根据量筒内接收的水的体积即可计算出产生的氧气体积。)实验结果如下表
不同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 |
||||||
组次 |
20W(1号) |
50W(2号) |
75W(3号) |
100W(4号) |
200W(5号) |
500W(6号) |
一 |
1.8 |
5.0 |
9.0 |
12.0 |
21.0 |
19.0 |
二 |
1.8 |
5.3 |
8.0 |
11.5 |
20.0 |
18.0 |
三 |
2.0 |
5.0 |
8.0 |
12.0 |
20.0 |
19.0 |
平均值 |
1.87 |
5.1 |
8.3 |
11.83 |
20.3 |
18.70 |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
(2)6套装置各瓶中均加入约 500mL0.01g/mLNaHC0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上表中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 。
(4)如果在实验过程使用了不同品种的黑藻,则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_原则。
(5)若将5号装置中的黑藻突然移至4号装置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ATP含量会________________,C3含量会_____________。
(6)通过该实验还不能确定最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请写出该如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科学工作者还做了另外的实验,发现经过重铬酸钾过滤后(红光透过)的光合作用放氧量比用氨饱和的4%硫酸铜溶液过滤后(蓝紫光透过)的放氧量高,说明________也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Ⅰ 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现有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 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鸽子中有一伴Z染色体的复等位基因系列,B1(灰红色)对B(蓝色)显性,B对b(巧克力色)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鸽子和一只蓝色鸽子,它们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据此:
(1)亲本的杂交组合有哪两种?(写出其表现型及对应的基因型)
杂交组合一:_________________杂交组合二: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判断出这3只鸽子的性别?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
Ⅲ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2)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
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IV.玉米子粒胚乳的外层叫做糊粉层,其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图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
色素 |
![]() ![]() ![]() ↑↑↑ |
||
酶 |
酶1 |
酶2 |
酶3 |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
A |
B |
D |
相应的等位基因 |
a |
b |
d |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
9号 |
10号 |
5号 |
糊粉层为紫色的子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若所结子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 :红 :白 =" 9" :0 :7,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