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第聂伯河流域图(下图)。

材料三:第聂伯河相关资料(见表1、表2)。
表1

河段划分
上游
中游
下游
分界点
基辅
札波罗热
入海口
(赫尔松附近)
多年平均径流量
1 380 m3/s
 
1 670 m3/s

 
表2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
冬季
比例
61%
24%
15%

(1)简述第聂伯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分析乌克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现谷底荒漠、北壁林术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读图,回答:

(1)判断下面的剖面图与地形图中哪一条剖面线吻合:
A. A---A’ B.B---B’ C.C---C’
(2)图示的地形类型是
(3)图中最高的等高线是米,最高.最低两条等高线垂直高差为
米。
(4)若在东部从南到北修一条平缓的公路,应选择在海拔米之间的高度修建。
(5)计划在D处修建水坝,若水坝在图上的长度为0.5厘米,则水坝的实际长度应是米。

下表为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节气为北半球的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图中画出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虚线为南北极圈)
(3)此时地方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4)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N以北地区的正午日影都朝北
B.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C东北林海雪原吸引大批游客
D.广东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E 北京的小学生正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5)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4分,则乙地(20°S,130°W)的昼长为,日出时间是当地地方时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和“各类地形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例扇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映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
(2)写出图甲中代号表示的内容:山脉:②。地形区:A.,B.,C.。其中作为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填序号)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如图乙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经济发展中有何优势?

极地地区为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自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对南极进行了25次科学考察,对北极进行了3次科学考察,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正式开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大洋名称:A.,B.,C.
(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方向。这两个考察站中,距离北京较近的是
(3)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应是月份,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