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陈情表》)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伴随 |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受职 |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任 |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或许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具以表闻思垂空文以自见 |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辩乎荣辱之境 |
C.报养刘之日短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
将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遂去,不复与言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④至激于义理者不然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⑥安能以身之察察
⑦奚以知其然也⑧重为乡党所笑
A.①⑦/②⑤/③⑥/④⑧ | B.①/②⑤⑦/③⑥/④⑧ |
C.①⑤/②/③⑦/④⑧/⑥ | D.①②⑦/③⑥/④/⑤⑧ |
用现代汉语翻译课内古文语句。
①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病笃笃:深重 |
B.赵军固壁不战壁:营垒 |
C.纵奇兵,详败走详:假装 |
D.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约束:束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赵括不可将兵的一组是()
①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②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③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④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⑤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⑥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D.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唆使赵王以赵括为将,赵王中计,并以赵括来代替廉颇。 |
B.赵王起用赵括为将时,遭到蔺相如、赵括父母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劝谏均于事无补,最终造成秦军坑杀数十万赵军的惨痛结局。 |
C.赵母将赵奢与赵括进行对比,认为赵括不如父亲体恤部下,不能以国事为重,并已预见到了战争的失败,恳求赵王免于连坐,最终如愿。 |
D.秦将白起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四十多天,赵军饥饿难耐,赵括亲自与秦军搏斗,死于战场,赵国损失共四十五万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
(2)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3)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与孙司封书
曾巩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东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选自《与孙司封书》,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策:预计 |
B.即载其家走桂州走:逃到 |
C.久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旌:表彰 |
D.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忽:忽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书告其将陈珙作师说以贻之 |
B.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今君乃亡赵走燕 |
C.宗旦乃独不与六国与秦皆诸侯 |
D.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宗旦“直言不讳、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的一组是:
①宗旦言不已②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
③即载其家走桂州④但贼至而能死不去
⑤事急矣,不可以不戒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③⑤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绝了。 |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着重奖励像宗旦那样“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奖励救火时烧得焦头烂额的那些“上客”。 |
C.作者认为治国者应该惩恶扬善,而且还要力开言路来防止尚未来临的祸患。 |
D.关于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仅多次报告陈拱,对于当时在广东、广西两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们当时都未采纳宗旦的意见,最终造成了灾祸。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④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 ②嚼:把酒喝尽。 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④驩(huān):喜悦欢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使人微知贼处暗中 |
B.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拜见 |
C.不可者,各厌其意厌,通“餍”,满足 |
D.诸公以故严重之推重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炫耀的一组是()
① 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②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③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④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乃夜去,不使人知⑥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②③⑤ | B.①②④ | C.①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2)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